西双版纳风景好吗

更新时间:2016-07-11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在北回归线以南,是亚洲大陆向中南半岛过渡的地带。这个地区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其中许多的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是只有西双版纳才有的。西双版纳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面,有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300多万亩自然保护区,其中有70万亩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为了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目前两片景点:一是三贫河自然保护区,一是曼点热带沟谷雨林。  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树木大体上可以分作三种类型。一种是高大的乔木,有的甚至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像望天树,高达六七十米,白头树、冲天树、龙脑香这些也有四五十米高,它们是森林中的大个子。第二种是有20米左右高的乔木,像连生树,树干笔直,由于被别的大树遮盖住,不能充分吸收阳光,树干上的枝杈就会自动脱落,光光的树干连个疤痕也没有,它生长得很快,七、八年就可成材。榕树、菩提树、芒果树等也都属于这一类。它们是森林中的"中等身材"。第三种树一般不到十米,像棕榈树、杉树等,是森林中的矮个子,这类树在森林里到处都是。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面积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面积相比,只是很小的一片,但是,它的植物种类却丰富很多,人们曾量过一块50米见方的版纳原始林区,发现仅高等植物就有130多种,而东北林区却只有40多种,整个西双版纳的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五百分之一,可是,却生长着四五千种高等植物,占了全国三万多种高等植物的六分之一。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26种树种中,西双版纳就有7种,占四分之一。  野象是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重点受到保护的动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生活,每群少的只有三五头,多的有二三十头,每一群象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互不侵犯,互不干扰。  在原始森林中,还有很多长年生活在树上的珍奇动物,如懒猴、长臂猿等 橄榄坝位于澜沧江的下游,距离景洪城只有40公里。橄榄坝是一块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坝子(即小盆地),澜沧江从坝子中心穿过。橄榄坝,在傣语中叫做勐罕,"罕"意思是卷起来。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时讲经,教徒们就用棉布铺在地上,请佛祖从上面走过去,佛祖走过去后,教徒又把布卷起来。勐罕就是这样得名的。  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不过,这炎热的气候也给橄榄坝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有椰子、槟榔、香蕉、芒果、荔枝、杨桃、菠萝蜜、西蕃莲等等,除鲜果外,橄榄坝还出产大量的果脯。  人们把橄槛坝比作开屏孔雀的尾巴--绚丽多彩,而橄榄坝上布满了美丽富绕的傣族寨子,就像装点在孔雀尾巴上闪亮的花斑。曼松满(也就是花园寨)和曼听(花果寨)是两个比较大的寨子,无论哪一个寨子都有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每座竹楼外面,都是竹片作篱笆,围成一个大大的院子,用来种菜和栽果树。寨子周围到处是铁刀木树,又叫挨刀树,这种树砍了又发,越砍越发。傣族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他们在寨子周围种上这种铁刀树作为烧柴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景真八角亭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离景洪城将近70公里,距离勐海县城有16公里。景真八角亭是景真地共中心佛寺"瓦拉扎滩"的一个组成部分。八角亭最初建于1701年,也就是傣历1063年,距今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了,现有的是1981年重新修建的。  八角亭是砖木结构,呈八角形,高22米,亭子基座长和宽都是8.25米,亭身四面开门,有16根立柱,31个面,32个角,每个角都盖着平瓦,每层屋脊上都有各种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还镶有各种形状的彩色玻璃。据说,这座八角亭是当地的佛教徒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摹仿佛祖的金丝台帽"卡钟罕"而建造的。  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徒们为纪念佛祖释迎牟尼,而仿照 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在古代,它是个议事亭,在傣历每月15和30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也是处理日常重大事务的场所,同时也是和尚晋升为佛爷的场所。在八角亭北边大约两里路的山顶,高耸着一座佛塔,与八角亭遥遥相对。  据历史记载,八角亭在傣历1214年(公元1852年)时,因战争遭到破坏,后来重修过,"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国家拨款重修。八角亭又以它婀娜的姿态,屹立于流沙河畔。在景真佛寺与八角亭之间,有棵巨大古老的菩提树,挺拔的树干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蓊郁蔚然点缀了八角亭的绮丽风光。 曼飞龙佛塔在景洪县大勐龙一个叫作曼飞龙寨子的后面的山顶上,距自治州首府允景洪70公里,距大勐龙3公里,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有人把它叫作"笋塔",这是形容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还有人因其洁白,唤作"白塔"。  从曼飞龙寨边跨过小河,便是200余级石阶,左边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右边是葱葱郁郁的橡胶树林,塔群建在山顶,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状,周长42.6米。其中主塔高16.29米,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每座小塔高9.1米,塔身为多层葫芦形。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来很像是一丛刚劲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壮竹笋,雄伟壮观。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佛龛里有一尊佛雕和一个佛像,佛龛上还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门口是两条泥塑的大龙。8个金色小塔顶上,每座挂有一具铜佛标,母塔尖上还有铜质的"天笛",山风吹来发现叮叮当当的响声。塔上各种各样的彩绘、雕塑、秀丽优美。  据说,这组佛塔最初建于傣历565年(1204年),距今已是778年。它的设计、建造、典礼等资料,贝叶经上都有记载。近几年,政府拨款将群塔修饰一新。每年泼水节期间,曼飞龙寨子的傣族群众,还要在塔前举行欢庆仪式,男女老少都围塔跳"依拉贺",追逐泼水,欢度傣历新年。  这组群塔是由3个印度籍佛教徒设计、大勐龙头人古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的,近代曾两次进行修复,现在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裸足印,被传为释迦牟尼脚迹。当地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来到大勐龙那一年,孔雀飞满了坝子,当时正在筹建这组群塔,但却不知建在哪里好,释迦牟尼知道后,就用他的左脚在大青石上一踩,那里就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人们就在他的脚印边建了这群塔。在脚印前还有眼泉井,传说释迦牟尼讲经时,天气很热,讲得口干舌燥,打发7个小伙子下山到寨子里挑水,一下把33口井都挑干了,释迦牟尼就大显佛法,用他的禅仗在地上戳了一个3尺深的洞,这个洞就成了井泉,徐徐淌出水来,至今那里还有一眼泉水井。因此,过去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们,来到曼飞龙群塔,总要向着那个填不满的脚印里丢上几个银币,每人还要带一葫芦泉水回去呢。其实,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早于建塔前1 000余年,他也未曾到过云南。这个传说,只是佛教徒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增加塔的神秘性而创造出的神话。 民族风情园坐落在景洪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占地1000亩。过去,这里是一个研究种植的科研基地。1988年,州政府正式将它改建为民族风情园。它将西双版纳珍贵的热带植物同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是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缩影。  风情园分为南园和北园。南园设有热带水果、植物标本、沙滩日浴游泳三个游览区,种植着芒果、荔枝、柚子、杨桃、菠萝蜜、椰子等热带水果600多亩,咖啡50多亩,还有速生林、棕榈、槟榔、砂仁等珍贵植物标本几十个品种,还有弯月形的池塘100多亩。园内终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在公园北侧的动物园内,饲养着大象、绿孔雀和各种热带鸟类,构成了西双版纳自然景观的部分缩景。  风情园的北园又分为民族风情展览和民族游乐活动两部分。民族风情展览由傣寨、哈尼寨、基诺寨、瑶寨组成。各寨都由代表各民族特色的建筑组成,在这里可以观看民族歌舞表演,了解这些民族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  民族游乐活动有赶摆、放高升、放孔明灯、丢包、泼水、斗鸡、傣族婚礼等民俗活动。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