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朋克教母”是哪位时装设计大师

更新时间:2016-06-11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维维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转]:即使用"颓废"、"变态"、"离经叛道"等字眼来形容韦斯特伍德的服装,也绝不过分.因为她那种长短不一,稀奇古怪,没有章法的服装着实让西方时装界大吃一惊,人们可以不恭维她的杰作,但不能不被她的独特的设计思想而震慑.不管对韦斯特伍德的设计或褒或贬,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她那罕见的,乖僻古怪的设计思想对当今服装界的贡献.她的设计迎合了八十年代时髦青年的欢迎,尤其是伦敦的青年"朋克"、"特迪哥儿",使得韦斯特伍德的服装成为具有世界影响.海福尔德评论说:"她是过去十年里英国最有影响的设计家,她的设计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服装观念."尽管她的设计没有成为巴黎时装界的主宰,也未能形成潮流,但她的影响主要是在观念上的,她的设计观不但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时装界,而且代表了激进的年轻一代.某种意义说,她像六十年代的玛丽·奎恩特一样,给予这个时装世界剧烈的撞击.韦斯特伍德来自英国南方,1941年她生于一个叫丁特威斯特尔村的小地方.父亲在冰淇淋工厂的机械车间工作,尽管出身并不富有,但她的童年是幸福的.韦斯特伍德自幼聪敏过人,学习优秀,中学时屡获奖学金.以后,她的双亲省吃俭用,捐买到了南方哈罗镇的邮政局的差事,于是举家南迁.后来她回忆自己的思想时说,我到哈罗艺术学校学习时,还完全是工人阶级的思想.她在哈罗艺术学校学习了一个学期,学的是金银首饰设计.那时她梦想当一名教师,为了进师资培训大学,她先到柯达工厂挣钱,然后上学当教师,当时她想"我能同时做教师和作画."不久,她结婚了,并生了个儿子本杰明.她喜欢画画,但不喜欢干家务,最后她同丈夫仳离了,她认为导致离婚是丈夫思想懒惰.韦斯特伍德从来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她也不是校长喜欢的那类人,尽管学生们很喜欢她,但她毕竟不善于与同事相处.于是,她不得不设计制作珠宝,并拿到波托贝洛街上去卖.通过她的弟弟她认识了对她成功有重要影响的马尔姆·麦克莱伦.他俩像两股游荡、摇曳而疯狂的电流,一旦相遇便会产生出强烈的闪电,志趣相同终于使他们走到一起了,麦克莱伦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和合伙人,韦斯特伍德在思想上则追随他日趋信仰无政府主义.1970年,韦斯特伍德向母亲借了一百英镑,和麦克莱伦合伙在伦敦的英王道430号开店,后面是一间命名为"伊甸园"的汽车间.起初,他俩出售五十年代摇摆乐和滚石乐的录音.然而韦斯特伍德的兴趣在服装设计方面,不久她的第一套服装系列问世,它是受到西方都市青年反叛精神启发后创作的,人们称之是"特迪哥儿们"风格,获得了社会的重视.她的设计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服式特点,用几乎是粗暴的方式将各种不可想象的材料和方式进行组合.而恰恰正是这种怪诞、荒廖的形式,博得了西方颓废青年的喝彩.韦斯特伍德的设计构思是在服装领域里最荒诞的、最稀奇古怪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七十年代末,她的设计中多使用皮革、橡胶制作怪诞的时装,膨胀如鼓的陀螺形裤子;不得不在脑袋上先缠上布的巨大毡礼帽;黑色皮革制的T恤衫;海盗式的绉衣服加上美丽的大商标.甚至在昂贵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条的"跳伞服装".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大胆的做法是;内衣外穿,甚至将胸罩穿在外衣外面,在裙裤外加穿女式内衬裙、裤,她扬言要把一切在家中的秘密公诸于世.她的种种癫狂的设想,常常使外国游客们毛骨悚然.她甚至可以使衣袖一个长一个短,长的到四英尺,撕成碎块,拼凑不协调的色彩,有意缉出的粗糙缝纫线,总之,这些都成为她的设计手段,或者说,设计风格.韦斯特伍德的服装正是她追求这么一种观念,粗鲁地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抵制传统的程式服饰.她的服装常常使穿着者看上去像遭到大屠杀后一群受难者,但又像是心灵上得到幸福、满足的殉难者.所以,韦斯特伍德被认为是伦敦最有创造力的勇敢的设计家,她的主导思想是"让传统见鬼去吧"!·她的狂乱的想法也反映在不断更换的店名上.1971年,店名是"让它摇摆吧!"1972年改作"走吧,快得没法活";继而改作"年轻死了",1974年改为"性感",开始为"朋克"经营橡胶和各种原始材质的服装.1977年又改作"叛逆者"她扯出反叛的旗号.她说:"我们的兴趣所在,就是考虑反叛,我们想以此惹恼英国佬……".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