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在唐代会用作贵妇镯子吗
玛瑙,也叫马脑、马瑙、码瑙,可以制作器皿和装饰品。唐代的玛瑙器,从文献记载发现不少,但实物出土并不多,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玛瑙器皿,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唐代玛瑙器皿仅发现几件,它们是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兽首玛瑙杯、玛瑙长杯、以及西安博物院收藏的玛瑙钵。从材质来源看,中国虽然盛产玛瑙,但从三国到隋唐历史文献却记载,唐代帝王权贵所用的高档玛瑙制品却每每来自域外。来自西域的玛瑙,不仅稀有,而且带有强烈的异国色彩,因此倍受皇室及其贵族青睐。玛瑙在古文献中有马脑、玛瑙、马瑙、码Z等多种写法,很可能为外来词的译音。《太平御览》卷八○八马脑条:“魏文帝曰马脑勒赋,日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因以名之。”《魏书;波斯传》:“出金、银、B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北史;西域传》:“炀帝时,乃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藩诸国,至Y宾得玛瑙杯。”《北齐书;元弼传》:“魏室奇宝,多随后出韶家,有二玉钵相盛,可转而不可出。马瑙樯容三升,玉缝之。皆称西域鬼作也。”《隋书.波斯传》:“上多良马、大驴、狮子、白象、大鸟卵、真珠、颇黎、兽魄、珊瑚、璃、码Z……”《旧唐书;裴行俭传》:“初,平都支、遮匐。大获瑰宝,蕃酋将士愿观之,行俭因宴设,遍出历示。有马脑盘,广二尺余,文彩殊绝。”《旧唐书;康国传》:“开元六年,遣使贡献锁子甲、水晶杯、马脑瓶、鸵鸟卵及越诺之类。”《旧唐书;波斯传》:“自开元十年至天宝六载,凡十遣使来朝,并献方物。四月,遣使献玛瑙床。”《新唐书;波斯传》:“开元、天宝间,遣使者十辈献码Z床、火毛绣舞宴。”《新唐书;拂H传》:“土多金、银、夜光杯、明月珠、大贝、车渠、码Z、木难、孔翠、虎魄。”此外,《太平御览》引《玄中记》曰“马脑出月氏”。从以上资料可看出,魏晋到隋唐时期玛瑙产地主要在波斯、拂H、粟特等西域国家,其特点是纹理交错。中国虽然也产玛瑙,但色泽以白、黄居多,淡青次之,象这种红色缠丝玛瑙极难见到,因此,这几件唐代玛瑙器皿的材料都应来自西域。唐人喜爱玛瑙器皿,可能还是因为玛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是天然的装饰品,不需任何人工雕琢,天然的纹理就妙不可言。除此之外,古人还认为玛瑙是辟邪呈祥之物,并且把它当成灵丹妙药,《拾遗记;高辛》载:“马脑者,言是恶鬼之血凝成此物。”“丹丘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玛瑙也。”书中记载虽有些荒唐,但古人认为用鬼血凝成的玛瑙,制成饰物用来佩带,可成为辟邪呈祥之物。其实玛瑙是一种天然矿石,经科学测定,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佩带或经常使用玛瑙器,对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它也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就有“玛瑙辛、寒、无毒。主治辟恶,熨目赤烂。主目生障翳,为末日点。”意思是主治眼球上生白膜,把玛瑙研末每天用来点眼。魏文帝曹丕《马脑勒赋》称“马脑,玉属也”;魏人张揖《广雅》称“码Z,石次玉”;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高辛》称“码瑙,石类也”;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则称“凡玛瑙非石非玉”。当然也正因为身份难定,才自成一类,从这个方面来看,楚国宫廷玉人两次裁决和氏璧为石头,极可能也是依照“五德”之类的标准,包括“润泽以温”;“解理自外,可以知中”;“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不挠而折”;“锐廉而不忮”。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硬度7-7.5度,比重2.65,色彩相当有层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或排列成条状或带状,间有黑斑或呈苔状。常用做饰物或玩赏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三国 魏 曹丕 《<玛瑙勒赋>序》:“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北周 庾信 《杨柳歌》:“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汉 王粲 《马瑙勒赋》:“总众材而课美兮,信莫藏於马瑙。”南朝 梁元帝 《乌栖曲》之一:“幄中清酒马脑钟,裙边杂佩琥珀龙。”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渤海 贡马脑妗⒆洗膳瑁砟娣饺撸钌畿纾乒で晌薇取”宋 范成大 《行路难》诗:“马瑙游仙之梦枕,龙综辟寒之宝纱。”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码Z,石类也,南方者为之胜。”《新唐书·西域传下·拂H》:“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Z、木难、孔翠、虎魄。”宋 苏轼 《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一:“碧玉碗盛红码瑙,井花水养石菖蒲。”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异宝》:“尝读《春渚纪闻》:‘有人蓄码Z大砚,注水砚间,则水中有一小鲫游泳可爱,去水则无也。’”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马脑》:“合子马脑,漆黑中有一白线间之。锦红马脑,其色如锦。缠丝马脑,红白如丝。此皆贵品。”亦作“ 缠丝玛瑙 ”。《红楼梦》第三七回:“ 袭人 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本草拾遗》:主辟恶,熨目赤烂。《纲目》:主目生障翳,为末,日点。《本草经疏》:玛瑙同珊瑚辈为末,点目去翳障尤妙。《汉武帝内传》:“z上元夫人{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馀国贡火玉三斗……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中国古籍中称玛瑙为“琼玉”、“赤玉”、“火玉”。玛瑙一词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赤玉,火玉才改称玛瑙。颜色以红色最为常见,其次还有蓝玛瑙、紫玛瑙、绿玛瑙等。玛瑙质地坚硬耐磨,有玻璃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另外,因其含有其他金属元素,所以会出现红、蓝、紫等色斑,有的还同时出现几种颜色,进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品种。玛瑙的矿物学名叫玉髓,汉代之前,红玛瑙被称为“赤玉”,或称为“琼”。“千种玛瑙万种玉”,由于红玛瑙的稀少珍贵,故在中国最早的文物鉴定专着《格古要论》中有“玛瑙无红一世穷”的说法。并记载了多处玛瑙的产地。如《后汉书·东夷传》,就曾记载在东北的扶余今吉林四平市和挹娄民族名,生活在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就曾以出“赤石”而闻名于世。此外在蔚州今蔚县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见《天工开物》,甘肃和宁夏一带见《博物要览》,陕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区见《广舆记》,汝州赤岭镇见《宋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见《博白县志》,南京雨花台见《珍玩续考》等地,均有关于玛瑙的记载。我国古书有关玛瑙的记载很多,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绿玛瑙是玛瑙较少见的品种。玛瑙是佛教七宝石之一,有避邪的作用,人们很早就已用玛瑙来做护身符了。 玛瑙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做为药用,宝石、玉器、首饰、工艺品材料、研磨工具、仪表轴承等。玛瑙味辛寒无毒,它可用于眼科目生障翳者,用玛瑙研末点之,疗效很好。药用的玛瑙碎屑,是雕琢宝石所剩下的。玛瑙是人们熟悉的首批宝石材料之一,古来早就被当作人间奇珍。

热门搜索
- 2018-07-318月8号成都出发去色达,自驾游,有2个位置可以结伴
- 2018-07-31这地方热吗?莫干山不错的,下渚湖怎样热不热
- 2018-07-31儿童超过120m要买票吗
- 2018-07-31准备去大理旅游三天,从昆明出发 求大神推荐路线
- 2018-07-31从厦大学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长时间到?
- 2018-07-31问一哈从宜宾到济南,怎么走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