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几个国际贸易的问题高分
应该是“出口主导型经济”或外向型。日本大多数产品是靠外销的。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超过四万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国际汇率排列的话,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世界第2位,为52900万亿美元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还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已经开始部分放弃这些制度。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东京证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2006年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549.7兆日圆,也是世界第二。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本田、日产和 铃木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趋于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逾放比过高与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2007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随着两国领导人在2006年克服双边关系发展障碍进行的一系列铺垫,中日贸易也不负众望地有所突破——贸易总额首度超过了2000亿美元。昨日,来自商务部新闻办的消息称,2006年全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07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5%。这是两国全年贸易额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和双赢效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经过长期的合作与磨合,中日双边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市场轨道,双方业务部门之间已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发挥重要作用,而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也是未来中日经济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中日两国经济依存度的增大,在客观上要求双方必须进行深入合作。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同样需要加强两国经济合作。随着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的转暖,经济和政治两个轮子一起转动,估计近中期中日经济关系将有较大的发展。1.2007年中国大陆可望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0~2005年,日本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8.2%,而同期日中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19.2%。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10%上升到2006年的17.2%。2007年和近、中期中日贸易还将进一步扩大,其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在世界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中国将会向世界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因此,使得中国从日本进口关键零部件将继续增多。第二,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举足轻重的出口地区,中国国内对日本产品需求旺盛,日本的汽车、数码电子产品等家电产品对华出口将持续扩大。第三,企业内国际分工及生产工序分工将会出现新的进展。按价格和性能的资源配置将会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当地难以生产的半导体电子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附加价值高的产品还将大量从日本进口。同时,日本也将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通用产品或零部件。从2004年起,中国含香港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大陆迟迟未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6年,日美贸易占日本外贸的比重为17.4%,仅高于中日贸易0.2个百分点。同年日本对外贸易增长9.7%,对美贸易增长7.2%,而对华贸易增长更高达11.5%。若不出现意外,2007年中国大陆将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望得到恢复,非制造业投资将持续增加。导致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锐减的直接原因是近年特别是2005年高速增长后间歇性调整以及2006年日本在运输机械等主要行业对华投资新增项目减少。中国国内投资环境变化、日本企业分散投资风险的行为等因素并不是这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锐减的主要原因。况且与贸易相比,投资更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倘若增加或减少若干个大项目就可能引起很大波动。尽管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大幅度减少,但金额仍为46亿美元,在我国引资国别和地区中居第一位,总排序也仅次于香港和维尔京群岛,居第三位,亦属于正常范围。鉴于中日之间政治关系正在回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能会很快得到恢复。事实上,在“政暖”的大背景下,许多日本大企业预计向中国投资的大项目明显增加。例如,三洋电机、麒麟啤酒、ALSI、三菱化学、DAIKIN工业、住友商社、SBI控股公司、佐川急便、伊藤忠商事等大企业都确定了2007年对华投资的大项目。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今后,日本在继续向中国投资的同时,为了分散风险,还会继续增加对印度、越南以及其他地区的投资,但在近中期,甚至中长期,以中国为中心的投资大趋势不会变化。其原因在于日资企业在中国已经投入相当大的资本,在生产方面双方已经建立起了紧密的配套关系。日资企业对华投资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多,据JETRO在2006年3月实施的问卷调查表明,回答“扩大对华商务”企业达到76.8%,位居各国榜首。另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80%左右的在华日资企业盈利,这是日资企业希望扩大在华商务的基本动力。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即制造业的投资大幅度减少,但金融、证券和保险业的投资大幅度增加。例如,三菱东京UFJ银行于2006年6月向中国银行股份公司注资1.8亿美元;大和证券SMBC于6月宣布以26.2亿日元接受上海广电集团SVA和NEC的合资公司增资的部分股票。其他商业及服务业的投资也大幅增加。非制造业投资的增加标志着日本对华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今后的投资方向将从现在的制造业为主转向第三产业。3.需要作出政治决断的大项目可望得到启动。“中日高级经济阁僚对话机制”已经建立,日方也在继续对华提供日元贷款等方面表示出积极态度。两国首脑已就未来双方在能源、环境、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估计今后双方在上述领域将会出现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过去在政治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难以实现的需要作出政治决断的大项目,如高速铁路、城市铁道、原子能和平利用、大型机电装备、重大节能技术合作、能源开发、石油储备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合作项目可望重新提起和启动。中日贸易的高位徘徊主要是由于缺乏大项目的带动,倘若上述大项目能得以实现,那么中日经贸关系将出现突破性进展。
相关推荐
- 2015-11-17正挣扎在佳能5d3套机的行货或水货的问题上高分
- 2015-12-31高分求助!摄影棚拍摄灯光的几个问题
- 2015-12-31摄影棚拍包背景偏蓝色 为什么高分
热门搜索
- 2018-07-318月8号成都出发去色达,自驾游,有2个位置可以结伴
- 2018-07-31这地方热吗?莫干山不错的,下渚湖怎样热不热
- 2018-07-31儿童超过120m要买票吗
- 2018-07-31准备去大理旅游三天,从昆明出发 求大神推荐路线
- 2018-07-31从厦大学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长时间到?
- 2018-07-31问一哈从宜宾到济南,怎么走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