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绘本运用到性健康教育课程

更新时间:2016-05-08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汶川一小青艾小屋教学研究交流活动何蓉老师主讲 老师们,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说到用绘本给孩子讲性健康教育的知识,是在今年春节时,女儿的姑父来家玩,当然要抱抱她,亲亲她的脸,但当时孩子就特别不情愿,一副孤独无助的样子。因为姑父是络腮胡子,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想到孩子的感受,也碍于情面没有制止大人,直到晚上孩子在床上还在念叨:姑爹的胡子扎人,我不喜欢他!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真的不喜欢这样,对于一个只有两岁多的孩子,我们能教她怎么做呢?还是一味地躲吗?第二天恰巧翻到了绘本——《我不喜欢亲亲》,我就试着给孩子讲了,当时也没有多想,直到开学后一天她到学校来玩,一个男同事说要亲亲才让进校门,哪知孩子脱口而出:不行,讨厌!我才发现——原来她记住了绘本中那句最重要的话。 我校性健康课一直使用的教材是胡萍老师的《成长与性》,它是全国独创的儿童性健康教育全彩绘画读本,它的优点是画面的色彩丰富,每个章节也有卡通人物贯穿前后,在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性健康知识外,还融入一些典型案例。但在实践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教材缺少学生的活动设计,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还不够。那么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地方特色和兴趣爱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杨蓉老师上过的渗透课《妈妈的账单》中穿插了妈妈生产时的短片,一年级《保护身体的隐私》中给图画中的人物穿衣服涂色,在六年级《预防艾滋病》中呈现科教片,在《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中运用工作纸列举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交往方式。本学期一年级的两节专题课《我从哪里来》中,我选择了两本性健康教育绘本《生命的故事》和《爸爸的一半和妈妈的一半就是我》,通过对故事的内容和图片进行筛选、删减、增补,配上声音和画面,并结合关键处的设疑讨论,对故事结局的想象性补充,以及联系生活交流感受等方法,实现了以绘本为依托,以故事为载体,以听、说、想、画、唱为主要方式,立足于绘本,但又不被绘本所束缚,创造性地使用它。下面我就结合《我从哪里来》第一课时的教学给大家介绍介绍。 本课的课题是《爱的接力棒》,教学的目标有:引导学生科学认识“我从哪里来的”,什么叫“婴儿通道”又叫生命的通道;初步了解精子与卵子是如何结合的;初步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科学的认识“我是从哪里来的”。 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示小鸡的图片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它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答今天,老师把一只还没有出生的小鸡带到课堂上了,我把它捧在手里,觉得它很光滑、很小,也很轻,仿佛轻轻一捏就要碎了,它可调皮了,在外面逛了好大一阵子,现在又累又饿,回不了家了,小朋友们愿意把它送回家吗?请大家用双手捧着,依次传递,将它送回家。师:鸡蛋终于完成了它神奇而快乐的旅行了,你们一路护送时有什么感受呢?生个别交流。师过渡:是啊,一枚鸡蛋便是一个小生命,为了保护好这条小生命,小朋友们都是小心翼翼的。今天,我们要去一位新朋友——小灰菜的家,她家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讨论生命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生命的故事!【以活动的方式揭示活动主题——生命的故事,自然地把孩子引入到故事的情景中去。】2、课件展示第一段故事1到7页,老师质疑,同学们讨论本课重点一:我是从哪里来的。生听第一段故事。师引导学生交流:晶晶、贝贝、小灰菜、小豆子的说法都不一样,大家开始疑惑起了,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在哪里能捡到婴儿,也没有见过哪个商店卖婴儿,更没有见过可以孵出婴儿的蛋,可是,这是父母告诉他们的。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教师不评价【将绘本中人物的疑惑抛给学生,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回答问题】师:你们还记得小灰菜是怎么回答的?课件示:我是像种子一样种出来的【提炼绘本中的关键语句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孩子们学习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的习惯】过渡:小灰菜的好朋友贝贝有疑惑了。3、课件展示第二段故事第8、9页生听第二段故事师:你们认为小灰菜是怎么进入妈妈的肚子里的,又是怎么出来的?生答,师不评判。师小结并过渡:有的小朋友说是——,有的说是用——,小灰菜更疑惑了,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入妈妈身体的,也不知道在妈妈肚子里自己是住在哪里的,更不知道自己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于是,她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去问妈妈,请大家接着听故事,这些答案都藏在故事里哦!【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听故事】4、听第三段故事10到15页。生听第三段故事。师引导思考:小灰菜这颗生命的种子是怎样被种进妈妈的肚子里的?课件展示精子、卵子,以及它们是如何结合成受精卵的师生交流,原来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卵子相结合,成了受精卵,就发育成了我啊。师:妈妈告诉小灰菜是从哪里出来的呢?生:小灰菜是从婴儿通道里出来的。师过渡:是啊,原来我们的小生命就来的这样奇妙,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舒服地如宫殿一样的地方,我们称为子宫,你就是在那里一天天的长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一位小朋友在妈妈子宫内的生活吧!【将故事与画面有机地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可听、可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从哪里来的和什么是婴儿通道。】5、继续讲故事,课件展示孩子在子宫内成长的几个阶段,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初步体会妈妈和家人的辛劳。妈妈肚子里有一座温暖的像宫殿一样的房子,我住在那里,不怕风吹,不怕雨打!我想吃什么了,妈妈就通过脐带把营养输送过来,再把我产生的废物、垃圾排出去。我刚进去时还不习惯里面黑乎乎的,总到那里动来动去,折腾得妈妈妈吐了好几回。后来,我慢慢习惯了子宫内的生活,白天和妈妈一起上班,晚上听爸爸跟你说悄悄话,有时还用手抚摸我。看,这就是三个月的我,已经能看出基本的样子了。到六个月时,我的鼻子、耳朵、眼睛都长好了,个头也长大了不少,这时,妈妈的身体也越来越沉了,光走路还好,什么做饭、洗衣服、提东西之类的事情就做不了了,照顾妈妈和我的重担就落到爸爸身上了。到了十个月,妈妈的了宫就装不下我了,于是,我给妈妈发信号,在妈妈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我从婴儿通道里出来了。瞧,我出生了,这可高兴坏了妈妈、爸爸、医生和护士,还有奶奶、外婆等好多人。师:又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出生了,请大家用掌声欢迎他吧!【这部分的内容是绘本中没有的,我是将《成长与性》中相关知识和其它资料进行整合之后设计出来的】6、听故事结尾,教师相机复习巩固。生:听故事师小结:小朋友们都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相结合,在子宫里长到成熟后从婴儿通道里生出来的。【将本课知识点的复习溶入故事的结尾处,自然而有实效】7、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生活的情景画下来了看课件。你也能想象自己在妈妈的宫殿里生活,再把它们画下来吗?生:动笔画,集体展示、介绍。师:小朋友们都很想展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老师想看看哪个同学最认真。生:画、写、交流。【故事的主人公和孩子们是同龄人,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爱听故事,也乐于进行讨论;最后,在的环节中,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景画一幅画,还可以写上几句话,孩子们在画、写、交流中初步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 孩子们的绘本作业 为了便于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如何将绘本与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我设计了下表供老师们参考:绘本使用方式选择1、先内容后绘本 2、先绘本后内容3、内容和绘本交叉使用交流内容本课的三维目标1、2、3、绘本的切入点指绘本和课堂如何结合,交流到什么时候用绘本,用绘本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运用1、2、3、切入的目的1、2、预期效果1、2、 听了我的介绍,老师们能不能说说你在如何将绘本与性健康教育方面有些什么思索?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