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巧:如何拍大景别的环境人像
补充说明: 责任编辑:摄苑清影 摄影人终于不再满足大头贴式的特写构图,大众的审美情趣开始向环境人像转移。瞧这些来自微博推荐的人像照片,无一不采用广角大景别的构图方式。如下面所举例的: 尽管摄影师的处理方式颇具观念色彩,但从题材及景别角度来说,它仍是一幅相当不错的环境人像作品。天空的层次相当丰富,云层在蓝天中异常显眼,水平面被广角镜头扭曲成曼妙的曲线,波浪流动的瞬间作为中景被快门抓住,天空也似风起云涌,而身着暗色衣物的人物主体动于其中,整张照片大气磅礴。 这样的评论可能略显晦涩,其所点出的拍摄要领亦不够丰富
广角镜头的变形更多的出现在画面边缘,纵向上出现在接近镜头的位置。只要将人物略靠近画面中心适当的远离相机,主体的变形将得到有效的控制。余下的画面下方用于分布前景,上方用于夸张天空。广角环境人像的前景运用十分重要,得益于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的被强化,前景会极大的促进画面的立体表达,整体画面看起来十分具备空间感。地面作为前景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我指的是深色地面。平面视觉艺术有着共性的构图规律,前景应为深色调且细节略失,运动的物体不宜作为画面前景。这些信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不抢主体在画面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能增强大气透视效果。 大气透视,在摄影中又被称之为影调透视或阶调透视。立体空间在平面上表现,要想更加的真实客观,需要用透视来强化第三维。近大远小是线条透视规律,广角镜头和靠近前景能轻松的强化。除此以外,近处暗远处亮、近处清晰远处模糊、近处饱和度高远处低也能很好的体现三维立体,该规律被定义成了大气透视。命名源于形成原理,由于空气中含大量的散射光介质,从而导致了如上结果。 影调透视 近距离与小景深 大气透视所致的远景模糊和景深焦外模糊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由于空气介质所致,后者是光学玻璃大口径成像特性。广角镜头本身就存在较大的景深,常规的使用光圈,如F4、F8都能让景物清晰的范围足够深远。大光圈的广角镜头更大的目的是为了弱光下能手持拍摄,而非为寻求小景深。广角镜头只有在极其靠近前景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小景深,在环境人像创作中虽然需要略靠近前景,但不可太过。

热门搜索
- 2018-07-318月8号成都出发去色达,自驾游,有2个位置可以结伴
- 2018-07-31这地方热吗?莫干山不错的,下渚湖怎样热不热
- 2018-07-31儿童超过120m要买票吗
- 2018-07-31准备去大理旅游三天,从昆明出发 求大神推荐路线
- 2018-07-31从厦大学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长时间到?
- 2018-07-31问一哈从宜宾到济南,怎么走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