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向下倾斜某个角度(如30度)对景深有怎么样的影响请给出详细资料.
但如果已经有固定的拍摄对象,并且该对象的绝对位置不变,那么摆动机身后,对焦距离有所改变。而当对焦距离有所改变,景深就会改变。下面是证明。
根据余弦定理:
假设摆动前,拍摄对象在画面中心。
摆动后的对焦距离=摆动前的对焦距离×cos(α),其中α为机身的摆动角度。
因为当α大于0°时,cos(α)<1,所以摆动后的距离要比摆动前的短。
又根据景深的计算公式:
ΔL=(2f^2FδL^2)/(f^4-F^2δ^2L^2)
其中δ是容许弥散圆直径,f是镜头焦距,F是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是对焦距离。
当L越小,2f^2FδL^2(分子)越小,f^4-F^2δ^2L^2(分母)越大。
从公式得知,对焦距离改变,景深也会改变。
如果机身摆动前拍摄对象在画面中心,并且其绝对位置始终不变,摆动后其处于画面非中心,则景深变浅(变小)。
同理,机身摆动前拍摄对象在画面非中心,摆动后其处于画面中心,则景深变深(变大)。
根据余弦定理:
假设摆动前,拍摄对象在画面中心。
摆动后的对焦距离=摆动前的对焦距离×cos(α),其中α为机身的摆动角度。
因为当α大于0°时,cos(α)<1,所以摆动后的距离要比摆动前的短。
又根据景深的计算公式:
ΔL=(2f^2FδL^2)/(f^4-F^2δ^2L^2)
其中δ是容许弥散圆直径,f是镜头焦距,F是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是对焦距离。
当L越小,2f^2FδL^2(分子)越小,f^4-F^2δ^2L^2(分母)越大。
从公式得知,对焦距离改变,景深也会改变。
如果机身摆动前拍摄对象在画面中心,并且其绝对位置始终不变,摆动后其处于画面非中心,则景深变浅(变小)。
同理,机身摆动前拍摄对象在画面非中心,摆动后其处于画面中心,则景深变深(变大)。

热门搜索
- 2018-07-318月8号成都出发去色达,自驾游,有2个位置可以结伴
- 2018-07-31这地方热吗?莫干山不错的,下渚湖怎样热不热
- 2018-07-31儿童超过120m要买票吗
- 2018-07-31准备去大理旅游三天,从昆明出发 求大神推荐路线
- 2018-07-31从厦大学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长时间到?
- 2018-07-31问一哈从宜宾到济南,怎么走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