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什么政治制度

补充说明:回答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人请立刻滚,了解什么是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区别的人答。给我详细的解释
更新时间:2016-01-09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透过台湾的选举制度看台湾的"民主政治"

  台湾当局一向标榜台湾是民主社会,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选举制度,法律意义上的选举制度实际上是发扬民主理念,充分体现人民的权利和意志。但在台湾五花八门的选举实际运作过程中,人民的意志往往被权力、暴力、财力所左右,人民无法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也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志。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既没有民主的实质内容,也没有民主的精神原则。透过台湾的选举,就可以看出台湾“民主政治”的实质。

  财力介入,贿选成风
  公开竞选是现代西方各国选举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台湾地区实施的“宪法”虽有这一原则,台湾一人一票的选举机会增多,但由于选举制度的不健全和选民素质的参差不齐,竞选人用金钱贿买选票的现象十分普遍。“每选必贿”,“无贿不成选”,“无选不见贿”,贿选几乎变成台湾政坛上的一种“选举文化”和官场上的一大特色。有人说,不了解台湾贿选,就难以了解台湾政治。
  在台湾,如果想要当上个“民意代表”,就必须有足够的经费。要竞选,就得组成一个“秀才”班子,运筹参选计划,调度安排,在选区的繁华地段,租上几间房子作为办公室,安上电话,聘请专人负责接待和联络选民;竞选进入高潮时,要雇上靓女,身披写有“向您问安”、“请赐一票”等字样的红色缎带,开动宣传车,游行街市,借以制造声势;还要由竞选人亲自出马,召开各种恳谈会、政见介绍会、聚餐会,让选民们美美地饱餐一顿。每每选举时“办桌风”盛行,少者每次50至100桌,食者从500到1000人,多者一次上千桌,食客多达万余人。席间,候选人和选民们频频握手,恳请与会者每人协助他拉三张选票。除了请吃饭,就是赠礼品。礼品种类数不胜数,从茶叶、餐具、手表、钢笔、洋酒、香烟、浴巾、计算器、录音带、果汁机、个人电脑、照相机,直到金首饰、金元宝。这些沟通选民情感的拉票活动,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花销。据台湾新闻界匡算,一场选举下来,每位竞选者约需新台币1亿多元(约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一位在台湾考察的美国参议员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仅有两千万人口的小岛,每个选区的选民数目是美国总统竞选时的选民数目的百分之一,但是每位候选人的竞选费用却是美国竞选总统费用的五分之一”。这种充满铜臭味的选举,使岛内有识之士啼笑皆非。
  在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选举过程中,虽然台湾“法务部长”陈定南宣誓要“杜绝贿选”,但此流传久远的陋习仍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检调”单位很难找到直接证据,将贿选者治罪。高雄某一“金牛级”候选人,当时外界盛传其已重金绑住各行政区的主要“桩脚”,至于旅游活动也频频以各种名义举办。上述恶行,台湾“检调”单位虽已握有线索,也锁定若干“桩脚”,然而因未掌握直接证据,无法将此“金牛级”候选人逮捕。
  高雄另一候选人的花招更是推陈出新,他在许多茶行各购买数千斤茶叶,只付钱不收货,再委托茶行老板将茶叶转送给选民。上述行为实属贿选,但透过茶行老板扮演“桩脚”角色,确能达到收买选民的目的。更妙的是,另一“金牛级”候选人准备采取“后发先至”策略,即先向“检调”单位举发另一“金牛级”候选人,等待后者被逮捕或心生恐惧不敢撒钱后,再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利。
  贿选严重地影响了台湾各类选举的公正性,不同程度地扭曲了选民意愿的正当表达,使台湾的“民主政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庸俗化、金钱化的弊端;另外,一旦贿选者能够得逞,必然利用特权牟取更多回报,而台湾人民的社会福利就此被牺牲。因而,贿选引起台湾舆论界的不满和抨击。反贿选的呼声日渐高涨,甚至有人组织净化选举联盟,以社会运动的方式来抵制贿选。1992年台湾“立委”选举时,“总统府国策顾问”陶百川曾呼吁“民代”不可过奢侈的生活,不得关说(说情)、承包工程、需索钱物,公布个人财产和收入,以期阻减贿赂风行。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台湾,多少年来都是有选必贿,这已成为各政党最大的共同点。过去,民进党以扫除“黑金”为己任,党内有些人抓贿选不遗余力,如今江山得坐,可分食之政治资源更多,分享者更众,其本身贿选规模也因之更大,价码直冲亿元。难怪有媒体无奈地感叹,台湾“政党轮替,连黑金都轮替”!如何从法律上和制度上杜绝贿选,已成为台湾当局面临的新课题。

  暴力介入,恶势力渗入选举
  在台湾的各项公职人员选举中,黑社会恶势力渗入之事,时有发生。地方派系间恶斗、暴力冲突也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台湾当局不加防范,候选人又缺乏社会责任,一心只想顺利当选,求取公职名位,任其恶斗滋生蔓延。候选人及助选员之间发生互相叫骂、摔桌砸椅、大打出手的“全武行”殴斗时有发生。这种恐怖阴影笼罩下的选举,简直是对民主政治的嘲讽。
  台湾选举中出现的暴力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配合贿选,以暴力锁定“桩脚”,使买票能具体落实,更利用暴力手段逼迫选民就范;二是以暴力胁迫竞选对手,更恶劣者还进行绑架勒索,部分形象清闲的学者型候选人已在暴力威胁和顾及家人安全的考虑下宣布退选;三是以暴力攻击竞选对手或其助选员,并在对手扫街拜票时,恶意进行阻挠骚扰;四是以暴力方式骚扰竞选对手的竞选总部、后援会或各种活动现场。
  台湾的某些候选人,本身就是经营色情行业的黑道分子,暴力一向是他们立足政治舞台的手段,也是他们笃信不移的生存法宝。这些不肖候选人若侥幸入选,必定给台湾人民造成祸害。

  人身攻击,屡见不鲜
  在台湾地区的各级选举中,公开竞选往往变成了候选人互相进行人身攻击的场所。攻击的格调一次比一次低俗;攻击的内容形形色色,包罗万象,从辱骂对方的操行、人格、学问、能力,直至父母的隐私;攻击的言词尖锐、刻薄、狠毒,几乎到了损害人格和名誉的地步。人身攻击有碍于选民正确地了解候选人的政见,降低了选择候选人的能力,使其无法理性地进行投票,其结果往往是狡诈而伶牙俐齿者获胜、厚道自重者落选。这显然有损于台湾的“民主政治”。台湾舆论界惊呼:“我们期望候选人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前途计,在选期的以后几天能自我约束,表现政治家风范,不要逞一时之快、口舌之能于人身攻击。我们期望辅选单位能发挥其影响力,节制候选人此种行为与作风。我们也期望社会舆论发挥力量,‘教育’一般选民,使其对人身攻击的言辞不予理会。我们更深切期望监察单位能发挥道德勇气,对于这种显然不当的人身攻击能立予劝止,以维选风纯正。”
  台湾恶质选风的另一项是“抹黑”。选战期间各种恶劣的谣言抹黑便大行其道。最有名的是上届高雄市长选战,吴敦义遭竞选对手以伪造的录音带,指控其与女记者发生绯闻,最后导致吴敦义以微弱差距败给谢长廷。在2001年台湾“立委”选举过程中,桃园县长候选人朱立伦首先被对手以黑函攻击,指朱与某位电视台主播有婚外情,一时舆论哗然,虽然朱立伦反复对外澄清,但其形象已大受损害。
  “贿选、暴力、抹黑”,是台湾选风中的三大恶风。造成此恶风成习的原因有三:一是台湾当局对恶质选风始终拿不出有效对策,难以对造恶者迅速地给予严惩;二是候选人素质太差,除了有黑金、色情“大户”混迹其中外,还有某些在国外“野鸡”大学买博士学位、以学者形象招摇撞骗者大有人在;三是选民对民主政治内涵缺乏正确认识,也无法有效判断候选人的优劣,再加上台湾岛内选民酷爱八卦传闻,无形中反使恶劣候选人得逞,优秀候选人成为受害者。台湾选举中的这三大恶风,已使台湾的“民主政治”走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假如要用一个形容词来说明台湾目前选举中的这些现象,那么“空洞化”将是一个再适合不过的说法。现在连民主选举都面临“空洞化”的严重问题,那说明台湾的“民主政治”根本没有民主的实质内容,更没有民主政治的精神原则。台湾的选举已经完全走入“空洞化”的层次,表面上选举在热闹地进行着,实质上就只是族群认同与权力斗争的再一次情绪运作而已。
  台湾“空洞化”的民主选举,将彻底破坏台湾的团结,阻碍台湾多年来民主建设的进展,使台湾的“民主”成为民主政治的一个悲剧象征。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