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0D点对焦的问题

补充说明:请问佳能60D用点测光,逆光拍摄时,为把主体(比如人脸)放在画面边缘,使用方法正确的是哪一个?(AV模式,已设置*号键为对焦键) 1. 选择边缘的对焦点,半按快门用中心对焦点对主体测光并锁定曝光,这时主体可能是不清晰的。移动相机构图,边缘对焦点对准主体按*号键合焦,主体清晰后,这时完全按下快门曝光。 2. 不选择边缘的对焦点,只利用中央对焦点对主体测光并锁定曝光,同时按住*号键合焦,此时合焦的是中央对焦点,主体清晰,移动相机构图,中央对焦点偏离主体,合适位置完全按下快门曝光。
更新时间:2015-12-16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我更想说说怎样理解测光,这样就知道如何处理利用测光系统给出的曝光值,于是乎憋出了三句话:

1.测光系统测定的是一个点,而你要考虑的是两个线段
2.不同测光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适用范围划分
3.再好的机内测光系统也不如独立测光表准确,再准确的测光表也不如你的经验重要

1.测光系统测定的是一个点,而你要考虑的是两个线段

线段一:老八股说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摄影场景中不同的照度、被摄物体不同的反射率、不同色彩的不同明度三者造成的亮度反差就摄影记录的基本元素。一个场景中,从高光到暗影,亮度是一个范围。

线段二:无论胶卷、CMOS还是CCD,能够记录从暗到亮一定的动态范围。对于每个型号的DSLR来说,这个动态范围是固有属性,是一定的。一般来说,这个动态范围的中间一段更能真实反映实际亮度反差,两边的反映则会有一些扭曲。

一个点:测光系统给出的曝光值,例如f/8光圈、1/125s、ISO100(千万别忘了ISO,它和光圈快门同样重要)只是一个点值,并不能告诉你在这个点的两边,场景的暗影和高光各有多亮度反差大范围。但熟悉DSLR性能之后,你可以了解在这个点值两边,机器有多大的动态范围。

所以现在就是你如何处理这一点、两线段的问题了:
如果场景亮度范围不大,小于等于或者稍稍大于机器的动态范围,则以测光系统给出的点值参照点,就可以把两个线段较好的对应。
如果场景亮度范围很大,机器的动态范围只能覆盖场景亮度范围的一部分,则测光系统给出的点值参考意义就减小了。你必须判断选择记录场景亮度范围的那一部分,增减曝光值。要亮加,要暗减。
可以看出,如果场景亮度范围控制到刚好略小于机器的动态范围,纯技术角度上的摄影效果最好。但实际上还必须考虑场景中主题的亮度、艺术创作所希望达到的影调风格。可以说了解一点两线段的存在,是做出这些判断、考量的基础。

2.不同测光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适用范围划分

EOS相机的用户大致会遇到4种自动测光模式: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多点测光就不先谈了。

抄课文:
1)评价测光是EOS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拍摄主体,甚至包括逆光条件下的主体。在检测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的位置、亮度、背景、前后照明条件和其它综合照明元素后,相机为主要被摄主体设定正确的曝光。
2)局部测光对由于逆光等原因使背景比主体更亮的情况非常有效。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一部分面积。
3)点测光用于对拍摄主体或场景的某个特定部分进行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较小的面积。
4)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

从这四段文字并不太能解释四种测光模式的差异。其实每一种EOSD机器都将整个取景范围分割成若干区域(35/64),通过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区域的测光结果来实现不同的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其他品牌也许会叫做矩阵测光、蜂窝测光、分区测光,甚至加上智能二字,其实做法都一回事)考量所有区域,根据不同亮度分布和类似亮度出现的空间分布,根据特定的算法和知识库估测一个可能的曝光值。这与我们用肉眼观看场景后,分辨那些地方亮、那些地方暗,应该主要对哪一个、几个地方测光是一样的。只不过无论多智能的算法、多丰富的知识库都不足以和我们的大脑判断相比,更不可能认识物体,所以机器一般会提出一套比较“安全”或者说“保守”的曝光方案,更多考虑最主要的亮度分布,更多考虑中央部分取景区域,同时兼顾其他亮度,并且往往会选择中间亮度范围曝光。
理想状态下,评价测光的结果绝不会是错误(事实上我非常信赖EOS的评价测光,确实很少出错),只不过不一定完全符合你的侧重选择。反过来说,一旦你熟悉了某一品牌、某一机型的评价曝光倾向,就可以在评价测光结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侧重选择--进行曝光补偿操作,还是老话:“要亮加,要暗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也是更换器材品牌的阻力之一。

局部测光和点测光的差别基本上仅限于测光区域的大小(5%以上或者以下)。这两种模式下,机器只对测光区域内的物体进行测光,而不太在意周围其他区域。这当然会取得特定部分相当准确的曝光值,但机器不会兼顾其他部分。而一张照片必然是主体和背景共同构成的。举个例子:拍逆光人像的时候,虽然人面部曝光准确,但是背景天空大片高光溢出,并不是很好的结果;大部分人更能接受人面部稍有欠曝,而蓝天白云的影像也有所保留的照片。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则是以局部测光为主,按一定比例兼顾周围部分的测光模式。既然是固定比例,同样不能准确应对所有的情况,只是往往比局部测光更贴近兼顾的曝光方案。所以一旦场景光照不是那么简单匀一,你就需要对局部测光、点测光或者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曝光结果进行曝光补偿操作。在很多情况下,评价测光由于考虑了所有区域的情况,往往更接近最佳的曝光方案。

上面这段我自己看着都觉得罗嗦,简单归纳
1.大部分情况下,评价测光都可以得出基本准确的曝光值。
2.如果你敢确定不用管周遭部分,则区域测光、点测光可以获得准确的曝光值。
3.如果你敢确定周遭部分只要稍加考虑,可以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4.测光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旦场景或者想要的效果没有那么符合测光模式的标准情况,就需要你去敢于测光结果。

So,如果有人说总用评价测光,他的测光功力不见得就低;如果有人说永远只用点测光,也不见得一定高明。
有用 48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