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AF-S 18-105G VR 防抖镜头 这里面的英文字母数字都是什么意思
补充说明:还有其他 英文字母的么?
尼克尔镜头标识
ED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是很常见的标识了,在尼康中端以上镜头上基本已经普及,它的含义是镜头中使用了ED玻璃制成的镜片。因为可见光(红、 蓝、绿..)之不同颜色的色光波长不同,经过光学镜片折射率也不同,无法汇聚在同一平面位置,尤其是在长焦距的望远镜头上,波长较短的红、蓝色容易明显造成色散,困扰很多数码相机的紫边也由此而来。ED玻璃具有异常的色光折射率,因此通过ED镜片的光线依然能准确的汇聚在同一点上,所以叫做超低色散,这种材料对于改善镜头的色散和提高明锐度及色彩表现作用非常大,ED镜片也可以称为是尼康看家本领之一。
SIC
SIC(Super Integrated Coating超级综合镀膜),镀膜对于镜头的意义无需多言了吧?现代镜头为了更好的改善色彩和光学表现,一般都采用了多层镀膜,甚至有的镀膜能多至10来层(部分富士龙镜头的超级EBC镀膜),令人叹为观止,而镜头镀膜属于增透膜,它能使得组成镜头的镜片表面反射特性改变,光线更易透射而不是反射,同时还能改善镜头的色彩表现,比如某个镜片颜色偏黄,就镀上一层对蓝色有增透作用的膜来补偿一下,尼康的镀膜技术虽然没有排到世界最先进的那三大名模里面去,但是表现依然非同凡响,例如著名的金广角nikkor 17-35/2.8ED的抗眩光能力至少有一半来源于优秀的镀膜。
N
N有好多种,如果在比较老的镜头上看到的N,那八成是表示新款(New)的意思,但近年出的新款镜头上的那个六边形底镂空的N则是尼康的一个新技术纳米结晶镀膜(Nano Crystal Coat),此种镀膜最大的作用是防止镜片反光,增加透过性,例如新的Nikkor 105/2.8 micro就使用了此种技术。多说一句,由于CCD/CMOS的表面反光要比胶片严重很多,所以不少老镜头在数码相机上使用时像质都会略有下降,各家工厂所谓的专门针对数码相机优化,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变镜头光学设计,尽量让光线垂直入射,这样即使反射也从来路出去了,不会太影像像质 ,另一方面的做法就是在后镜片上镀膜,来抑制镜片表面上产生的反射。
ASP
ASP(Aspherical lens elements)非球面镜组,这个大家都不会陌生吧,非球面的好处也不一一列举了,有趣的是尼康称自己最早使用非球面镜的镜头生产于1968年(隐约记得是个鱼眼镜头,参数我给忘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尼康使用了非球面镜片而且名气最大的镜头其实是NOCT 58/1.2,尼康比较厚道的是用了非球面自己也不怎么吹,不像宾得要标个醒目的AL,也不像莱卡会写个ASPH的抢钱符。
CRC
CRC(Close-Range Correction system)近距矫正系统(CRC)是尼康一项最重要的对焦发明,它可以使到于近距离对焦及增加对焦范围时,提供卓越画面质量。有了CRC系统,镜片便会构成“浮动镜片”的设计,对焦时每个镜组都会独立移动,这样可以确保就算在近距离拍摄时仍可以有最优良的光学表现。用到这个系统最著名的镜头就是AF28/1.4D了。
IF
Internal Focusing (IF),内对焦。这个比较容易解释,就是对焦时候镜身长度不变,而镜片都在镜筒内部移动完成对焦工作,一般来说,要求密闭性比较好的镜头都会使用内对焦设计,同时这种设计也使得对焦速度较快(镜片移动距离比较短嘛),代表作是AF180/2.8ED。
RF
Rear Focusing (RF),镜后对焦。这个跟上面的内对焦有点区别。主要特点就是对焦时移动的是后组镜片,前镜组不会转动,这种设计方便使用滤镜,尤其是有方向限制的偏振镜或者渐变镜等等,典型的例子是AF85/1.4D。
DC
DC是焦散控制镜头的标志,有一段时间各大厂商都很着迷于焦散控制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因此出了不少此类镜头,比如尼康的AF 135/2DC ,美能达的那个看家镜头Minolta AF 135/2.8[T4.5] STF。
D
D代表着Distance information,距离信息。这个东西一点也不新鲜,主要意思就是镜头能向机身传递距离信息,其实这个系统最大的作用是配合闪光灯来实现更准确的闪光补偿的,尼康SB28因为补光准确而被称为神灯,D系统功不可没,当然平常也可以配合尼康独门的3D矩阵测光系统。
G
G是尼康新一代镜头的标志,不过这个标志的意思只是没有光圈环,全部依靠机身控制光圈。G镜可以实现对F4以后的相机的兼容,但在此之前的相机就没法子了,包括大名鼎鼎的F3(没有光圈环,不能向机身传递光圈信息,还用个P啊),注意哦,G镜只是没有光圈环,光圈和光圈拨杆还是有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G镜就是没有光圈的镜头那就错太远了。
SWM
SWM就是Silent Wave Motor静音马达。是不是有很多人想说从来没见过这个标记?换个说法你就明白了,AF-S你总见过吧?就是这个东西,尼康的超声波马达。有人也许奇怪,超声波马达貌似也不是什么太高的科技,为什么前几年没有,这几年纷纷出世?原因很简单,佳能当初申请的超声波马达专利保护期只有15年,刚到时间,大家回忆一下,除了佳能其他家的超声波都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VR
Vibration Reduction (VR)消除振动。VR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尼康引以为荣的像稳定(减振)系统,反应迅捷,效果很好,可惜带了VR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最经出来几支廉价的VR长焦镜,具体效果还成)。对于争议颇多的机身防抖还是镜身防抖,小编只想打个比喻来说明我个人的看法。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用镜子反射阳光到墙上(黑板,天花板,女孩子脸上等等)的小把戏吧?肯定知道镜子稍微动很小一个角度,光斑就会动很大一段距离,那么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想让光斑在墙上的相对位置不动,那么是稳定镜子来的有效还是稳定墙效果更出色?
M/A
M/A mode手动/自动模式。这个东西也要说下,在以前的机身驱动尼克尔镜头上,M/A表示自动手动切换,尼康最开始把这个机构做的像腾龙SP90那样,是套筒推拉式的,后来做成了一个圈旋转切换手动和机身驱动,不过这个圈的强度有些不足,很多都在寿命期断裂了,三代XGP就被这个麻烦困扰着,小编以前常用的镜头里有一支老版本的AF105/2.8 Micro也是同样结构,每每使用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AFS镜头大量涌现之后,尼康赋予了这个M/A新的含义,那就是全时手动对焦,也就是说随时可以手动调整镜头焦点,无论是否处于机身控制对焦状态,非常方便,这对于尼康来说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在佳能EOS系统上已经出现10来年了)。
DX
DX NIKKOR。DX镜是一系列特殊的镜头,他们专门为APS幅面数码单反相机而设计,因此像场不够大,不能用于胶片相机和全幅数码单反相机,不过胜在像质不低甚至更好,而且也更轻巧,符合广大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尼康此前没有全幅的时候死命的吹DX是未来的标准画幅,甚至还做了一支天价的AFS 17-55/2.8 DX,不过现在D3的发布不知道尼康会怎么说?好在D3上安装DX镜头之后会自动切换到DX画幅模式运行,还算是安慰了一下用户受伤的心。
另一个版本:
尼康镜头标识
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AI:Autonatic Indexing 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AI-S:Autonatic Indexing Shutter 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
SWM:Silent Wabe Motor 超声波马达,对焦安静而快速。
AF-S: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其中的S就是其超声波马达SWM的表示。
AF-I:镜头内置马达,但不是超声波马达的镜头。
G:没有光圈环的镜头,在机身不能调光圈的尼康机身上不能实现光圈优先。
D:Distance带距离测量信息的镜头,可以实现3D矩阵测光和3D多重感应均衡补充闪光等功能,让测光和闪光更准确。
IF:Internal Focusing 内部对焦,对焦时第一块镜片不转动,镜头体积不改变,适合安装滤镜。
RF:Rear Focusing 后组对焦,对焦时只有后部的镜组才会移动作对焦之用。
DC:Defocus-image Control 尼康散焦影像控制技术,一般用于人像摄影镜头,可以创造出焦点以外环状的朦胧效果。
ED:Extra-low Dispersion 尼康开发的超低色散玻璃镜片,能降低色差,并拥有很好的锐利度。
VR:Vibration Reduction 尼康的镜头防抖动功能。能够将安全快门速度降低大约3档左右。
NIC: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尼康多层镀膜。
SIC: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尼康超级集成镀膜,最大限度减少鬼影及光斑。是NIC的改进。
ASP:Aspherical 非球面镜片,能除去慧形像差及其他不同的镜头色差等问题。
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 近距离矫正系统,是尼康最重要的对焦发明,确保就算在近距离拍摄时仍可在做优良的镜头表现。
DX:尼康专门为DX格式也就是其APS-C画幅数码单反设计的镜头,配备了一个更小的影像圈,更小更轻。但是不能使用在全幅上,否刚会有明显暗角。
IX:也是APS-C画幅专用镜头。
M/A:Manual/Auto focusing 手动/自动调焦切换,全时手动对焦。
ED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是很常见的标识了,在尼康中端以上镜头上基本已经普及,它的含义是镜头中使用了ED玻璃制成的镜片。因为可见光(红、 蓝、绿..)之不同颜色的色光波长不同,经过光学镜片折射率也不同,无法汇聚在同一平面位置,尤其是在长焦距的望远镜头上,波长较短的红、蓝色容易明显造成色散,困扰很多数码相机的紫边也由此而来。ED玻璃具有异常的色光折射率,因此通过ED镜片的光线依然能准确的汇聚在同一点上,所以叫做超低色散,这种材料对于改善镜头的色散和提高明锐度及色彩表现作用非常大,ED镜片也可以称为是尼康看家本领之一。
SIC
SIC(Super Integrated Coating超级综合镀膜),镀膜对于镜头的意义无需多言了吧?现代镜头为了更好的改善色彩和光学表现,一般都采用了多层镀膜,甚至有的镀膜能多至10来层(部分富士龙镜头的超级EBC镀膜),令人叹为观止,而镜头镀膜属于增透膜,它能使得组成镜头的镜片表面反射特性改变,光线更易透射而不是反射,同时还能改善镜头的色彩表现,比如某个镜片颜色偏黄,就镀上一层对蓝色有增透作用的膜来补偿一下,尼康的镀膜技术虽然没有排到世界最先进的那三大名模里面去,但是表现依然非同凡响,例如著名的金广角nikkor 17-35/2.8ED的抗眩光能力至少有一半来源于优秀的镀膜。
N
N有好多种,如果在比较老的镜头上看到的N,那八成是表示新款(New)的意思,但近年出的新款镜头上的那个六边形底镂空的N则是尼康的一个新技术纳米结晶镀膜(Nano Crystal Coat),此种镀膜最大的作用是防止镜片反光,增加透过性,例如新的Nikkor 105/2.8 micro就使用了此种技术。多说一句,由于CCD/CMOS的表面反光要比胶片严重很多,所以不少老镜头在数码相机上使用时像质都会略有下降,各家工厂所谓的专门针对数码相机优化,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变镜头光学设计,尽量让光线垂直入射,这样即使反射也从来路出去了,不会太影像像质 ,另一方面的做法就是在后镜片上镀膜,来抑制镜片表面上产生的反射。
ASP
ASP(Aspherical lens elements)非球面镜组,这个大家都不会陌生吧,非球面的好处也不一一列举了,有趣的是尼康称自己最早使用非球面镜的镜头生产于1968年(隐约记得是个鱼眼镜头,参数我给忘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尼康使用了非球面镜片而且名气最大的镜头其实是NOCT 58/1.2,尼康比较厚道的是用了非球面自己也不怎么吹,不像宾得要标个醒目的AL,也不像莱卡会写个ASPH的抢钱符。
CRC
CRC(Close-Range Correction system)近距矫正系统(CRC)是尼康一项最重要的对焦发明,它可以使到于近距离对焦及增加对焦范围时,提供卓越画面质量。有了CRC系统,镜片便会构成“浮动镜片”的设计,对焦时每个镜组都会独立移动,这样可以确保就算在近距离拍摄时仍可以有最优良的光学表现。用到这个系统最著名的镜头就是AF28/1.4D了。
IF
Internal Focusing (IF),内对焦。这个比较容易解释,就是对焦时候镜身长度不变,而镜片都在镜筒内部移动完成对焦工作,一般来说,要求密闭性比较好的镜头都会使用内对焦设计,同时这种设计也使得对焦速度较快(镜片移动距离比较短嘛),代表作是AF180/2.8ED。
RF
Rear Focusing (RF),镜后对焦。这个跟上面的内对焦有点区别。主要特点就是对焦时移动的是后组镜片,前镜组不会转动,这种设计方便使用滤镜,尤其是有方向限制的偏振镜或者渐变镜等等,典型的例子是AF85/1.4D。
DC
DC是焦散控制镜头的标志,有一段时间各大厂商都很着迷于焦散控制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因此出了不少此类镜头,比如尼康的AF 135/2DC ,美能达的那个看家镜头Minolta AF 135/2.8[T4.5] STF。
D
D代表着Distance information,距离信息。这个东西一点也不新鲜,主要意思就是镜头能向机身传递距离信息,其实这个系统最大的作用是配合闪光灯来实现更准确的闪光补偿的,尼康SB28因为补光准确而被称为神灯,D系统功不可没,当然平常也可以配合尼康独门的3D矩阵测光系统。
G
G是尼康新一代镜头的标志,不过这个标志的意思只是没有光圈环,全部依靠机身控制光圈。G镜可以实现对F4以后的相机的兼容,但在此之前的相机就没法子了,包括大名鼎鼎的F3(没有光圈环,不能向机身传递光圈信息,还用个P啊),注意哦,G镜只是没有光圈环,光圈和光圈拨杆还是有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G镜就是没有光圈的镜头那就错太远了。
SWM
SWM就是Silent Wave Motor静音马达。是不是有很多人想说从来没见过这个标记?换个说法你就明白了,AF-S你总见过吧?就是这个东西,尼康的超声波马达。有人也许奇怪,超声波马达貌似也不是什么太高的科技,为什么前几年没有,这几年纷纷出世?原因很简单,佳能当初申请的超声波马达专利保护期只有15年,刚到时间,大家回忆一下,除了佳能其他家的超声波都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VR
Vibration Reduction (VR)消除振动。VR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尼康引以为荣的像稳定(减振)系统,反应迅捷,效果很好,可惜带了VR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最经出来几支廉价的VR长焦镜,具体效果还成)。对于争议颇多的机身防抖还是镜身防抖,小编只想打个比喻来说明我个人的看法。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用镜子反射阳光到墙上(黑板,天花板,女孩子脸上等等)的小把戏吧?肯定知道镜子稍微动很小一个角度,光斑就会动很大一段距离,那么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想让光斑在墙上的相对位置不动,那么是稳定镜子来的有效还是稳定墙效果更出色?
M/A
M/A mode手动/自动模式。这个东西也要说下,在以前的机身驱动尼克尔镜头上,M/A表示自动手动切换,尼康最开始把这个机构做的像腾龙SP90那样,是套筒推拉式的,后来做成了一个圈旋转切换手动和机身驱动,不过这个圈的强度有些不足,很多都在寿命期断裂了,三代XGP就被这个麻烦困扰着,小编以前常用的镜头里有一支老版本的AF105/2.8 Micro也是同样结构,每每使用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AFS镜头大量涌现之后,尼康赋予了这个M/A新的含义,那就是全时手动对焦,也就是说随时可以手动调整镜头焦点,无论是否处于机身控制对焦状态,非常方便,这对于尼康来说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在佳能EOS系统上已经出现10来年了)。
DX
DX NIKKOR。DX镜是一系列特殊的镜头,他们专门为APS幅面数码单反相机而设计,因此像场不够大,不能用于胶片相机和全幅数码单反相机,不过胜在像质不低甚至更好,而且也更轻巧,符合广大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尼康此前没有全幅的时候死命的吹DX是未来的标准画幅,甚至还做了一支天价的AFS 17-55/2.8 DX,不过现在D3的发布不知道尼康会怎么说?好在D3上安装DX镜头之后会自动切换到DX画幅模式运行,还算是安慰了一下用户受伤的心。
另一个版本:
尼康镜头标识
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AI:Autonatic Indexing 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AI-S:Autonatic Indexing Shutter 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
SWM:Silent Wabe Motor 超声波马达,对焦安静而快速。
AF-S: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其中的S就是其超声波马达SWM的表示。
AF-I:镜头内置马达,但不是超声波马达的镜头。
G:没有光圈环的镜头,在机身不能调光圈的尼康机身上不能实现光圈优先。
D:Distance带距离测量信息的镜头,可以实现3D矩阵测光和3D多重感应均衡补充闪光等功能,让测光和闪光更准确。
IF:Internal Focusing 内部对焦,对焦时第一块镜片不转动,镜头体积不改变,适合安装滤镜。
RF:Rear Focusing 后组对焦,对焦时只有后部的镜组才会移动作对焦之用。
DC:Defocus-image Control 尼康散焦影像控制技术,一般用于人像摄影镜头,可以创造出焦点以外环状的朦胧效果。
ED:Extra-low Dispersion 尼康开发的超低色散玻璃镜片,能降低色差,并拥有很好的锐利度。
VR:Vibration Reduction 尼康的镜头防抖动功能。能够将安全快门速度降低大约3档左右。
NIC: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尼康多层镀膜。
SIC: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尼康超级集成镀膜,最大限度减少鬼影及光斑。是NIC的改进。
ASP:Aspherical 非球面镜片,能除去慧形像差及其他不同的镜头色差等问题。
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 近距离矫正系统,是尼康最重要的对焦发明,确保就算在近距离拍摄时仍可在做优良的镜头表现。
DX:尼康专门为DX格式也就是其APS-C画幅数码单反设计的镜头,配备了一个更小的影像圈,更小更轻。但是不能使用在全幅上,否刚会有明显暗角。
IX:也是APS-C画幅专用镜头。
M/A:Manual/Auto focusing 手动/自动调焦切换,全时手动对焦。
热门搜索
- 2018-07-318月8号成都出发去色达,自驾游,有2个位置可以结伴
- 2018-07-31这地方热吗?莫干山不错的,下渚湖怎样热不热
- 2018-07-31儿童超过120m要买票吗
- 2018-07-31准备去大理旅游三天,从昆明出发 求大神推荐路线
- 2018-07-31从厦大学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长时间到?
- 2018-07-31问一哈从宜宾到济南,怎么走最划算